白内障是因为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射入的光线在混浊的晶体变为散乱或因透光减少致使视力降低。关于发病原因有多种学说,还有许多不明确之处。病型有多种,最多见者为老年性白内障,从50岁开始易于发生,几乎都是双眼性的,自诉有进行性视力障碍,药物">药物的疗效尚待发现,主要用外科手术摘出混浊的晶体,再用凸透镜矫正视力。
白内障多见于老年人,也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此外,接触到某些有害物质、外伤及先天性因素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是目前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古籍中无白内障之名。今之所谓白内障一病,包括在内障眼病这一大类之中,如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等。唐代《外台秘要》将本病称为“脑流青盲眼”,谓:“无所因起,忽然漠漠,不痛不痒……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症状描述颇为仔细。由于各人睛珠混浊的程度、颜色、形态、位置及原因不同,名称各有所异。宋元时代《秘传眼科龙本抡》一书,对内障眼病分类有23种之多,每种症候,均作了具体论述,后世的《世医得效方》、《审视瑶函》、《证治准绳》、《目经大成》等医书也多有论及。在病机方面,《龙木论》认为主要由肝风或肝脏积热所致,元代倪维德则强调“阴弱不能配阳”,肾阴不足为其本。明代《针灸大成》认为其病因为“怒气伤肝,血不就舍,肾水枯竭,气血耗散。”在治疗方面,古代治法也多种多样,药物">药物治疗,《千金要方》中的神曲丸(即磁株丸)被后世医家誉为“开瞽第一品方”,《龙本论》中还载有20首治疗内障眼病的专方。针灸治疗,早在《针灸甲乙经》就有记载,以后的《千金方》、《龙木论》均有许多介绍。《针灸大成》在提出针灸处方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亦难治疗”。此外,中医还较早运用手术治疗本病,如《外台秘要》“用金篦决”,《龙木论》较详细地论述了金针拨障术。
现代中医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报道在1957年,至1991年,共有80篇左右的文献资料,其中,用药物">药物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近50篇,占半数以上,疗效多在80%以上。40多年来,在继承古代治疗内障眼病的基础上,中医对本病的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均有所发展。许多眼科专家强调,本病以虚证居多,与肝、肾、脾三脏有关,其中与肝肾阴虚最为密切,甚至有人提出人身之阴气只供得30年视听之用,30年后肝肾不足,则可出现自内障的观点。还有人运用活血祛障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补充了前人在治则上的不足。在治法上,除药物">药物外,针灸应用较为广泛,头针、耳针、激光穴位照射、穴位冷冻等方法时有报道,针灸对恢复视力,疗效确切。此外,金针拨障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眼科手术,现在应用得也非常广泛。
当前,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在早期,对中晚期的观察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也存在着疗程长以及不能消除晶状体混浊等问题,对局部用药的研究也较少,实验室研究工作尚未很好地开展,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