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力
[拼音]lì
[英文]
power, force, strength

汉语小字典:



(1)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力气”、“力量”、“体力”、“臂力”、“腕力”、“力不从心”、“力能扛鼎”。
(2)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如:“动力”、“抗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3)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风力”、“浮力”、“说服力”、“吸引力”、“生产力”、“劳动力”。
(4)才能、能力。如:“实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权势。如:“权力”、“势力”。
(6)尽力、拼力的。如:“力战”、“力争上游”、“力求上进”、“据理力争”。
(7)以力气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汉字演化:

'力'字的甲骨文写法
甲骨文
'力'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力'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力'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力'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力'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noun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力量 /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 盛夏力作。——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能力 /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威力;权势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劳役;仆役 /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兵士 /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verb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役使 /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adverb
尽力,竭力 /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 力请客。——明·魏禧《大铁椎传》 / 力主变法。——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力摧豪强。——清·张廷玉《明史》 /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Words starting with 力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力 :
一臂之力 - 万有引力 - 下力 - 不费吹灰之力 - 主力 - 主力军 - 举力 - 九牛二虎之力 - 交叉火力 - 亲和力 - 人力 - 以力服人 - 伟力 - 体力 - 使力 - 免疫力 - 全力 - 全劳动力 - 兵力 - 内力 - 冲力 - 出力 - 分力 - 切向力 - 功力 - 动力 - 努力 - 劲力 - 劳力 - 劳力 - 劳动力 - 势均力敌 - 勇力 - 勉力 - 升力 - 半劳动力 - 协力 - 卖力 - 卖力气 - 压力 - 压力锅 - 原动力 - 吃力 - 合力 - 同心协力 - 同心并力 - 后坐力 - 向心力 - 听力 - 吸力 - 吸引力 - 吹灰之力 - 回天之力 - 国力 - 地力 - 坐力 - 声嘶力竭 - 外力 - 奋力 - 威力 - 孔武有力 - 学力 - 实力 - 尽全力 - 尽力 - 尽力而为 - 工力 - 工力悉敌 - 年富力强 - 并力 - 度德量力 - 开足马力 - 引力 - 张力 - 弹力 - 强力 - 得力 - 得力 - 心力 - 心力衰竭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忍耐力 - 思维能力 - 惜力 - 惟力是视 - 想像力 - 感染力 - 戮力 - 戮力同心 - 手无缚鸡之力 - 才力 - 扭力 - 扭力天平 - 拉力 - 拼力 - 挽力 - 据理力争 - 接力棒 - 接力赛跑 - 推力 - 摩擦力 - 效力 - 效力 - 斥力 - 旁压力 - 无力 - 无气无力 - 无能为力 - 智力 - 暴力 - 暴力镜头 - 有力 - 有心力 - 有气无力 - 有生力量 - 杀伤力 - 权力 - 枉费心力 - 正压力 - 武力 - 死力 - 殚精竭力 - 毅力 - 毕力 - 民力 - 气力 - 水力 - 法力 - 法力无边 - 活力 - 测力 - 浮力 - 潜力 - 火力 - 火力发电 - 热力 - 物力 - 物力维艰 - 牵引力 - 独力 - 生产力 - 生力军 - 生命力 - 用力 - 电力 - 畜力 - 目力 - 省力 - 眼力 - 着力 - 神力 - 离心力 - 竭力 - 笔力 - 精力 - 精力充沛 - 精强力壮 - 绵力 - 群策群力 - 耐力 - 耐受力 - 耳力 - 肆力 - 胆力 - 能力 - 脑力 - 脑力劳动 - 脚力 - 腕力 - 膂力 - 臂力 - 自不量力 - 自制力 - 自力 - 自力更生 - 自食其力 - 致力 - 苦力 - 药力 - 观察力 - 视力表 - 角力 - 计穷力屈 - 记忆力 - 识力 - 财力 - 购买力 - 费力 - 费心劳力 - 资力 - 足力 - 身体力行 - 身强力壮 - 辏力 - 辨别力 - 通力 - 通力合作 - 酒力 - 重力 - 量力 - 量力而行 - 量子力学 - 阻力 - 韧力 - 预应力 - 风力 - 马力 - 骨力 - 魄力 - 魔力 - 鼎力 - 齐心协力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 字像古代耕田用的犁,上部是木制的犁把,下部就是耕田用的铁制犁头,古代称这种农具为耒耜,所以「力」就是犁的象形字。

由于耕田须要用力,所以借为「力气」的「力」。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力
康熙字典路径:【子集下】【力字部】
〔古文〕𠠲

【唐韵】

【集韵】

【韵会】𠀤林直切,陵入声。

【说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

【增韵】筋,力气所任也。

【礼·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

【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又

【韵会】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

【孟子】圣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

【韵会】物所胜亦曰力。

【家语】善御马者均马力。

【杜甫·张旭草书诗】溟涨与笔力。又勤也。

【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前汉·司马迁传】力诵圣德。

【注】师古曰:力,勤也。又

【礼·坊记】食时不力珍。

【注】力,犹务也。又

【后汉·铫期传】身被三创,而战方力。

【注】力,苦战也。又病甚曰力。

【唐书·汲黯传】臣犬马病力。又为人役者曰力。

【晋·陶潜·与子书】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又姓。

【韵会】黄帝佐力牧之后。又

【韵补】叶力蘖切,苓入声。

【苏轼·香积寺诗】此峯独苍然,感荷祖佛力。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筋也。

象人筋之形。

治功曰力,能圉大災。

凡力之屬皆从力。


2

①<名>力气;气力。《齐桓晋文之事》:“一羽之不举,为不用~焉。”
②<名>能力;力量。《信陵君窃符救赵》:“出入王卧内,~能窃之。”
③<名>威力;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④<名>武力。《项羽本纪赞》:“欲以~征经营天下。”
⑤<名>人力;劳力。《治平篇》:“使野无闲田,民无剩~。”
⑥<名>功劳。《五人墓碑记》:“不可谓非五人之~也。”
⑦<动>尽力;用力。《殽之战》:“武夫~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