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口
[拼音]kǒu
[英文]
spoken

汉语小字典:



(1)人与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如:“口腔”、“张口”、“闭口”、“守口如瓶”。
(2)器物纳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枪口”。
(3)内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门口”、“关口”。
(4)刀锋、剑锋。如:“刀口”、“剑口”。
(5)物体破裂处。如:“伤口”、“裂口”、“决口”。
(6)量词:A>用于计算人数的单位。如:“一家八口”。B>计算牲畜数量的单位。相当“只”、“头”。如:“三口猪”。C>用于计算器物数量的单位。如:“两口锅子”、“一口钢刀”、“一口枯井”。

汉字演化:

'口'字的甲骨文写法
甲骨文
'口'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口'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相关词




kǒu
kǒunoun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出入通过的地方 / 山有小口。——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 /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又 /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言语。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口才 /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指牲口的年龄。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通商码头,港口。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 刀口不捲。——《水浒传》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如:碗口;杯口
kǒuadjective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kǒumeasure word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Words starting with 口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口 :
一口 - 一口气 - 丁口 - 三岔路口 - 三缄其口 - 上口 - 下口 - 两口子 - 书口 - 予人口实 - 井口 - 交口称誉 - 亲口 - 人口 - 众口一词 - 众口铄金 - 众口难调 - 伤口 - 住口 - 信口 - 信口开河 - 信口雌黄 - 借口 - 免开尊口 - 入口 - 入口 - 入口处 - 关口 - 冲口 - 决口 - 净口 - 出口 - 出口 - 出口成章 - 刀口 - 刃口 - 切口 - 切口 - 利口 - 剪口 - 动口 - 勺口儿 - 十字路口 - 单口 - 单口相声 - 反口 - 反咬一口 - 可口 - 可口可乐 - 吐口 - 启口 - 吸口 - 哑口无言 - 回口 - 垛口 - 垭口 - 堞口 - 堵口 - 声口 - 夏口 - 多口相声 - 失口 - 夸口 - 夸海口 - 套口供 - 子口 - 守口如瓶 - 害口 - 宽口 - 对口 - 对口径 - 对口疮 - 对口相声 - 对口词 - 对胃口 - 封口 - 射口 - 小两口 - 山口 - 岔口 - 峪口 - 巨口 - 帮口 - 开口 - 开口子 - 异口同声 - 张口 - 张口结舌 - 归口 - 心口 - 心口不一 - 心服口服 - 心直口快 - 忌口 - 急口令 - 怯口 - 恶口 - 户口 - 户口簿 - 打口哨 - 拉家带口 - 拖家带口 - 拗口 - 拗口令 - 探口气 - 探口风 - 接口 - 接口 - 插口 - 搬口 - 携家带口 - 收口 - 改口 - 放焰口 - 斗口 - 断口 - 有口无心 - 有口皆碑 - 村口 - 杜口结舌 - 杜口裹足 - 松口 - 枉口拔舌 - 枉费口舌 - 枪口 - 檐口 - 毛口 - 汉口 - 河口 - 泡泡口香糖 - 活口 - 流口水 - 海口 - 淌口水 - 清口 - 渡口 - 渡口 - 渣口 - 港口 - 满口 - 满口之乎者也 - 漱口 - 潖江口 - 火山口 - 灭口 - 炮口 - 焰口 - 版口 - 狭口 - 狭口袋 - 瓶口 - 病从口入 - 白费口舌 - 百口莫辩 - 目睁口呆 - 目瞪口呆 - 矢口 - 破口大骂 - 碍口 - 磨破口舌 - 祸从口出 - 空口 - 空口 - 空口无凭 - 窑口 - 笨口拙舌 - 筻口 - 糊口 - 红口白牙 - 绕口令 - 绝口 - 统一口径 - 缺口 - 罗口 - 群口词 - 肆口 - 胃口 - 胸口 - 脉口 - 脍炙人口 - 脱口而出 - 腔口 - 舱口 - 苦口 - 苦口婆心 - 茬口 - 虎口 - 虎口余生 - 虎口拔牙 - 蛇口蜂针 - 血口 - 血口喷人 - 袖口 - 袜口 - 觃口 - 角口 - 话口儿 - 豁口 - 豁口 - 贻人口实 - 赞不绝口 - 赤口毒舌 - 赤口白舌 - 走口 - 路口 - 转口 - 轻口薄舌 - 辙口 - 过口 - 还口 - 进口 - 进口 - 进口段 - 进口货 - 进气口 - 进水口 - 通商口岸 - 道口 - 金口玉言 - 钳口 - 钳口挢舌 - 钳口结舌 - 门口 - 闭口 - 闭口无言 - 闸口 - 随口 - 随口乱说 - 随口胡诌 - 隘口 - 鞋口 - 顺口 - 顺口溜 - 顿口无言 - 领口 - 风口 - 风口浪尖 - 飙口水 - 饭来开口 - 马口铁 - 髯口 - 鹅口疮 - 黄口小儿 - 龙口夺食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 字像人的嘴,有上下唇。

口是人用来饮食和说话的器官。

口的本义是嘴。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口
康熙字典路径:【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𠮚𠙵

【唐韵】苦后切

【集韵】

【韵会】去厚切

【正韵】苦厚切,𠀤𡨥上声。

【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颐卦】自求口食。

【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 又戸口。

【孟子】数口之家。

【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又

【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又姓。

【唐韵】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又古口,复姓。

【正字通】汉有古口引。 又壶口,山名。

【书·禹贡】冀州旣载壶口。 又谷口,地名。

【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

【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 又列口,县名。

【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 又

【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

【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

【韵补】苦动切,音孔。

【释名】口,空也。空上声。 又叶康杜切,音苦。

【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宋玉·风赋】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



人所以言食也。

象形。

凡口之屬皆从口。


3
kǒu
①<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与?”
②<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已不下五六倍。”
③<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
④<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
⑤<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仿佛若有光。”
⑥<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不卷。”
⑦<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气急。”

【口面】争吵。
【口浅】口快;说话直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