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城
[拼音]chéng
[英文]
city, town, city wall

汉语小字典:



(1)护墙。如:“为国干城”、“万里长城”。
(2)都市。如:“城市”、“都城”、“城乡差距”。

汉字演化:

'城'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城'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城'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城'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城'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chéng
chéngnoun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城市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国 /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chéngverb
筑城 /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守城 /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孙樵《书何易于》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Words starting with 城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城 :



金文 : 「城」字的左边是「郭」的古字,右边是「成」部件,两字合起来表示城郭的意思。

小篆 : 「城」字改从「土」,表示以土石来筑成的城邑。

「成」也是声符。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城
康熙字典路径:【丑集中】【土字部】


【唐韵】是征切

【集韵】

【韵会】

【正韵】时征切,𠀤音成。内曰城,外曰郭。

【释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

【古今注】盛也,盛受国都也。

【淮南子·原道训】夏鲧作三仞之城。一曰黄帝始立城邑以居。

【白虎通】天子曰崇城。

【史记·始皇本纪】帝筑万里长城。

【前汉·元帝纪】帝初筑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因名斗城。 又诸侯僭侈,建城踰制,谓之产城,若生子长大之义。

【司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产。 又

【唐·李肇·国史补】元日冬至,大朝会,百官已集,宰相后至,列烛多至数百炬,谓之火城。

【王禹偁·待漏院记】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 又层城。

【淮南子·地形训】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

【孙绰·天台赋】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 又官名。

【左传·文十六年】公子荡为司城。

【注】宋桓公,以武公讳,司空攺司城。又宫名。

【前汉·班倢伃传】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东濩县西。

【书·禹贡】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会稽东南。

【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以建标。 又墓地曰佳城。

【博物志】夏侯婴死,送葬至东都门外,马踣地悲鸣,掘之,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浑。又司城,复姓。 又叶辰羊切,音常。

【韩愈·赠张籍诗】我友东来说,我家免祸殃。乗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
考证:〔

【博物志】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二千年见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 谨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



以盛民也。

从土从成,成亦聲。


3
chéng
①<名>城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动>筑城;修筑城墙。《韩非子·说林》:“靖郭君将~薛,客多以谏者。”
③<名>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辨】城,郭。“城”与“郭”并称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战国策·中山策》:“百姓心离,~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后泛指城市,城邑。
【城堞】城上女墙。
【城府】1.城市及官署。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扶榇归咸秦。”2.比喻心机深隐难测。《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人自不忍欺。”
【城郭】内城的墙叫城,外城的墙叫郭。连用指城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楚因焚烧其~,系虏其子女。”
【城隍】1.城墙和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起苑囿。”2.指城邑。寒山《诗》一六七:“侬家暂下山,入到~里。”3.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神,公私每有祈祷。”
【城门失火】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
【城阙】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兮。”2.宫殿;京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
【城社】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2.指邦国。3.比喻权势、靠山。《旧唐书·薛存诚传》:“倚中人为~,吏不敢绳。”
【城下之盟】敌人逼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