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夷
[拼音]yí
[英文]
smooth, safe

汉语小字典:



(1)中国古代东方民族之一。殷商时约分布在现今大陆地区山东、江苏一带。后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民族为“夷”。如:“东夷”、“蛮夷”、“夷狄”、“四夷”。
(2)平顺、平坦。如:“化险为夷”。
(3)铲平、使平坦。如:“夷为平地”。
(4)消灭、杀除。如:“夷其九族”。

汉字演化:

'夷'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夷'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夷'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夷'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夷'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夷是中国及汉族神话及历史中常见的“他者”代称。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后来中国中心论的四夷“蛮夷戎狄”,在古代并没有野蛮的贬义,像神话中射下太阳的后羿一方面是文化英雄,另外一方面也是干扰夏政的夷人。

noun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萊夷也。” / 四夷八蠻。——《周礼职方式》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蠻(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稱)
旧时往往用以稱外囶或外囯人 /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 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 / 与夷决战。 / 馀夷脱逃。
又如:夷场(即“洋场”。旧时上海人指租界地);夷馆(清代称外囯人在中囯的馆舍)
倚輩;同輩 / 在醜夷不争。——《礼记曲礼上》。郑玄注:“夷,猶倚也。” / 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候世家》
又如:夷等(同列,同辈)
古囯名。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西

adjective
平坦 /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老子》 / 驰骋夷道。——《淮南子原道》 / 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記》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記》
又如:夷延(地势平坦而广阔);夷阻(平坦和险阻)
太平。如:夷一(太平統一);夷世(太平之世)
平和;平易 / 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夷坦(平和坦蕩);夷伍(平易而放达);夷易(平易,平正);夷泰(平和闲靜);夷淡(性情平和淡泊);夷雅(平和闲雅);夷道(平易之道);夷远(平和而高远);夷为(平和通达);夷粹(平和纯正);夷澹(平易恬靜);夷简(平易質人)
平正。如:夷姡(公平美好);夷陂(平正和偏頗);夷易(平易,平正);夷庭(平正,平直)
经常,常道 / 王极之传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順。——《史記》
傲慢 / 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荀子》
安闲。如:夷由(从容自得);夷白(安于清贫,洁身自好);夷坦(安祥自若的样子)
通“怡”。喜悅 / 云胡不夷?——《诗歌郑风风雨》 / 我心则夷。——《诗.召南.草蟲》 / 羡馀术兮可夷。——《楚辞.九怀》
verb
使平,拉平;铲平 / 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 往而夷夫。——《吕氏春秋.似顺》 / 芟夷大乱。——《资治通鉴》如:夷为平地;夷岳;夷拔(鏟平攻破)平定 / 乱生不夷,靡囯不泯。——《诗.大雅.桑柔》 / 实靖夷我邦。——《诗.大雅.召》 /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资治通鉴》
又如:夷难(平定祸乱)
伤,受伤 / 夷于左股。——《易.明夷》 / 芟夷我农功。——《左传.成公十三年》
又如:夷伤(创伤;死伤)
攻破。如:夷拔(攻破);夷破(攻破)
铲除;消灭;诛灭 / 是以人夷其宗庙。——《囯语.周语下》 / 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苏建传》 / 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三囯演义》
又如:夷三族(古代的酷刑。一人犯罪,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三族同坐)
毁灭。如:夷毁(毁灭)
犹豫,迟疑。如:夷由(犹豫;迟疑不前);夷与(迟疑不前)
锄草 / 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周礼.秋官》
Words starting with 夷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夷 :



甲骨文 : 卜辞中多借「尸」为「夷」。

金文和小篆 : 字形由「大」和「弓」两个部件组成。

本义指边远的少数民族。

有学者认为字中的「弓」表示少数民族为带弓箭的人,表示游牧民族;也有学者认为像五花大绑的人形,表示把少数民族抓来做奴隶或牺牲品。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夷
康熙字典路径:【丑集下】【大字部】
〔古文〕𡰥

【唐韵】

【广韵】以脂切

【集韵】

【韵会】

【正韵】延知切,𠀤音姨。平也,易也。

【诗·周颂】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

【诗·周颂】降福孔夷。 又安也,悦也。

【诗·郑风】旣见君子,云胡不夷。 又等也,侪也。

【礼·曲礼】在丑夷不争。

【史记·张良传】诸将陛下等夷。 又𨻰也。

【礼·丧大记】男女奉尸夷于堂。

【周礼·天官·凌人】大丧共夷盘冰,床曰夷床,衾曰夷衾,皆依尸为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

【论语】原壤夷俟。 又诛灭也。

【前汉·𠛬法志】战国时,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 又伤也。

【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又芟也。

【周礼·秋官】薙氏掌杀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终衰,其頺替如丘陵渐平也。

【前汉·成帝纪】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

【左传·隐元年】纪人伐夷。

【注】国在城阳庄武县。

【庄十六年】晋武公伐夷。

【注】采地。

【僖二十三年】楚伐𨻰,遂取焦夷。

【注】焦,谯县,夷,城父,𠀤𨻰地。 又要服。

【书·禹贡】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又嵎夷,东表之地,在今登州。

【书·尧典】宅嵎夷。 又冯夷,河伯也。

【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

【郭璞·江赋】冰夷倚浪。

【𥠇天子传】河伯无夷之所都居。

【注】冰夷,无夷,𠀤卽冯夷。又

【淮南子·原道训】冯夷,泰丙之御也。

【注】二人名,古之能御阴阳者。

【容齐随笔】此别是一冯夷。 又女夷,风神名。

【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胜。相传籛铿之子,长曰武,次曰夷,隐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夷水,出襄阳及康狼二山之闲。

【水经】汉水过宜城,夷水注之。 又鸱夷,酒器。

【扬雄·酒箴】鸱夷滑稽,腹大如壷。

【吴越春秋】吴王取子胥尸,盛以鸱夷,而投之江。

【史记·货殖传】范蠡变名易姓,为鸱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

【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又留夷,香草。

【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 又

【谥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静,𠀤曰夷。 又姓。周齐大夫夷仲年之后,见

【统谱】。 又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又孤竹君之长子曰伯夷。 又优婆夷。

【梵书·翻译名义】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所云淸净男女也。 又与彝同。

【孟子】诗云:民之秉夷。诗本作彝。 又叶羊吏切,音异。

【冯衍·显志赋】攒射干杂蘼芜兮,结木英与新夷。光扈扈而扬耀兮,纷郁郁而畅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 本作𢓡。一曰古迟夷通。
考证:〔

【易·说卦】坤上离下明夷。〕 谨按说卦无此语,谨照原书改: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郭璞·江赋】冰夷舞浪。〕 谨照原文舞改倚。〔相传籛〈下坚〉之子,长曰舞,次曰夷。〕 谨照列仙传原文〈下坚〉改铿。



平也。

从大从弓。

東方之人也。


3

①<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涉江》:“哀南~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②<名>泛指外国或外国人。《三元里抗英》:“逆~各狐凭鼠伏,潜逃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③<形>平坦。《核舟记》:“其船背稍~。”《游褒禅山记》:“夫~以近,则游者众。”
④<动>铲平;除平。《赤壁之战》:“今操芟~大难,略已平矣。”
⑤<动>杀;灭。《苏武传》:“大臣亡罪~灭者数十家。”
⑥<形>和悦。《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

【夷世】太平的世道。
【夷犹】迟疑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