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尺
[拼音]chě
[英文]
chinese musical note, Chinese foot, ruler

汉语小字典:



(1)量长度的器具。如:“皮尺”、“米达尺”。
(2)像尺样的东西。如:“戒尺”、“铁尺”、“镇尺”。
(3)微小的。如:“尺地”、“尺土”、“尺寸之功”。
(4)量词。用于计算长度的单位。一公尺等于一百公分;一台尺约三十公分;一市尺等于零点三三三公尺。

汉字演化:

'尺'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尺'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尺'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尺'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尺'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尺是东亚传统长度单位,即十寸,最初是以把人的手臂《说文解字》:“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矩事也。

chě
chěnoun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另见chǐ
chǐ
chǐnoun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喻法度或标准。如:尺墨(法规,法制)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信件,信札。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chǐadjective
喻短小或狭小的 /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另见chě
Words starting with 尺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尺 :



金文 : 字像人形下半身,在人的膝盖处加一圆点,表示从脚踵到这

康熙字典字头:尺
康熙字典路径:【寅集上】【尸字部】


【广韵】

【集韵】

【韵会】

【正韵】𠀤昌石切,音赤。

【说文】十寸也。人手郄十分动衇为寸口,十寸为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家语】布指知尺,舒肱知寻。

【前汉·律历志】度量衡皆起于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蔡邕·独断】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

【周礼·司市】疏置丈尺于绢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员篇】其施五尺。

【注】施音遗,大尺之名。 又

【小尔雅】五尺谓之墨。

【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闲。

【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其名为墨,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 又

【唐辇下岁时记】二月朔日为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闲。 又法三尺,谓以三尺竹𥳑书写法律,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今以三尺为𠛬具,非也。 又叶昌约切,音绰。

【诗·鲁颂】是寻是尺。叶下作若。 

【韵会】通作赤。
考证:〔

【说文】周制,寸,尺,咫,寻,常,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谨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

【周礼·地官】置丈尺于绢布之市。〕 谨照原文地官改为司市疏,市改肆。



十寸也。

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

十寸爲尺。

尺,所以指尺䂓榘事也。

从尸从乙。

乙,所識也。

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爲法。

凡尺之屬皆从尺。


3
chǐ
①<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
②<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
③<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
【尺书】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文篇具在。”
【尺素】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