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tuōverb
(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zhé),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寄托)
同本义 / 託,寄也。——《说文》 / 东方不可以託些。——《楚辞招魂》 / 託山阪以孤魂。——《文选·张衡·思玄赋》 / 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礼记·檀弓下》 / 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又如:托身(寄身);托心(寄托心意);托情(寄情);托意(寄托心意);托言(寄托言辞);托附(寄托,依附);托宿(寄宿);托食(寄食)
交付委托 / 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 /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 家书一箧托焉。——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将身后托汝。——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托实(托重于人;不客气);托命(托寄生命);托音(寄托音信);托意(借事物以寄托感情);托体(委身。委托身体);托附(委任,受托);托始(托事而有所起始。后来也称开始为托始);托寄(委托,交付)
假托言辞、 理由 / 凡败法之人,心设诈托物以来亲。——《韩非子·饰邪》 /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 托名汉相。 / 托于柑以讽。——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托言(借口);托病不来;托天(假托天命);托事(假藉事故);托善(假托美善);托讽(藉事物以为讽喻);托寓(藉以寓意);托之空言(无事实为证的言论)
依靠;凭借。如:托庇粗安(托人福庇,过着清闲而安适的生活);托足(立足;容身);托大(托身于高位而不被世俗纠纷所纠缠);托名(依托他人高名,借以显扬己名);托承(依附承受);托援(依托而得到帮助)
请求。如:托人;托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