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疣
[拼音]yóu
[英文]
nodule, wart

汉字演化:

'疣'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疣'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疣'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疣'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疣'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相关词




yóu
yóu
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黄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痒(俗称“瘊子”)。
Words starting with 疣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疣 :
(肬)
yóu
yóunoun
皮肤病名 /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 肬,肿也。——《广雅》 /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牟融《理惑论》
Words starting with 疣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疣 :



医药卫生词典:

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见与《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疣是常见的表皮赘生物,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四型。以往认为这些病是慢性良性的,但近来发现此类病毒感染后,亦可导致皮肤癌恶性肿瘤,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节重点介绍寻常疣扁平疣的治疗。



疣在中医古籍中称为“疣目”、“千日疮”、“刺瘊”、“扁瘊”,俗称“瘊子”、“老鼠奶”等。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载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灵枢·经脉》篇认为:“手少阳之别,名曰支正,……虚则生胧。”胱,即疣。明代薛己《外科枢要》则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发。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认为本病病在少阳,其病机以虚证为本,本虚标实。临床表现,《诸病源候论·疣目候》载:“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外科启玄》曰:千日疮“生于人手足上,……生上千日自落。”在治疗方面,古代以针灸和民间单方验方为主。针灸治疣,《灵枢·经脉》篇、《甲乙经》主张取用支正穴,而历代文献更重视灸法的治疗作用,如《五十二病方》、《备急千金要方》、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都有在疣体上直按灸治的记载。《针灸资生经》建议在灸治的同时配合药物">药物外擦,《医宗金鉴》还列有“灸赘疣穴歌”等。单方验方治疣,以药物">药物外敷、涂撩为主,如《肘后方》用盐外敷,《备急千金要方》用杏仁烧黑研吊或用松柏脂涂疣体,还有用石硫黄揩的记载,清代《疡医会萃》也有用莴苣汁、蒲公英根汁外涂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外治法,如《本草纲目》用狗尾草穿刺,《医宗金鉴》用药线结扎,等等。有些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验之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现代中医治疣方法甚多,临床资料也很丰富。自1959年的首篇报道至1991年底为止,在杂志上已公开发表350余篇文章。其中60年代多为单方治疗的经验介绍,如薰苡仁、鸦胆子油、白屈菜汁等;70年代的文章虽不多,但出现了一些专方专药治疗较大样本的报道;大量临床报道见于80年代以后,约占全部有关文献的90%以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服、外治,两者并重,或内服、外治单独应用,或两者相互配合,内外兼顾;既有专方专药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有少量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同时各家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之后,对其病因病机也备抒己见,进行了探讨。针灸包括了体针、耳针电针、水针、艾灸及耳噩放血等各种疗法。现在,被报道的病例数累计已有8000余例,有效率一般在90%以上。


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许多文章仅限于临床观察,有的甚至只是验方介绍。尽管已经有人通过组织形态学、甲皱微循环免疫学等方面对针灸治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较深人的研究尚未被大多数人重视,且一些临床观察研究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如设立对照观察组、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等),这些都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邓可确诊,但应与增殖型肛门结核、生殖器癌、生殖器鲍文样丘疹病相鉴别。

康熙字典字头:疣
康熙字典路径:【午集中】【疒字部】


【广韵】羽求切

【集韵】

【正韵】于求切,𠀤音由。

【玉篇】结病也。今疣赘之肿也。

【释名】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

【庄子·大宗师】附赘县疣。

【山海经】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其中多滑鱼,食之已疣。

【注】疣,赘也。音由,结肉也。 又

【集韵】尤救切,音宥。颤也。


5
yóu
①<名>生在皮肤上的肉赘,通称瘊子。《庄子·骈拇》:“附赘县~,出乎形哉。”
②<名>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扬雄《法言·问道》:“允治天下,不待礼文与五教,则吾以黄帝、尧舜为~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