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最早应用的方法,也是适用于多种肾动脉狭窄病变最广泛应用的术式。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这一手术技术后,不到10年时间,Poutasse(1955)、DeBakey(1956)、Morris(1960)等在他们各自的报道中总结了百例以上的经验。1962年我国熊汝成等也首次报道了这类手术的成功经验,以后各地也都相继开展了此项手术,至目前已成为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所移植的血管包括有Dacron(涤纶)、Gortex及我国所特制的真丝纺绸血管。这类代替物虽取材方便,后期却易形成血栓,长期随访中的再梗阻率颇高。特别是管径较小的移植。Gortex的效果可能较好些。纺绸制血管只在国内用于少数病人,临床经验尚不丰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搭桥术在1949年就由Kunlin用于下肢的血管闭塞症,很快即被用于肾动脉狭窄的搭桥移植自体组织,认为其内膜不含有血栓形成物质(组织排异),因而被广泛采用,但也有其本身的弱点。经动脉压的长期冲击,其内膜可增殖,管腔呈动脉瘤样扩张,移植段冗长扭曲,致两侧吻合口狭窄。20世纪70年代Stanley、Fry等报道其扩张及狭窄的发生率为16%。也曾有利用大隐静脉的分支带叉移植修补肾动脉主干及第一级分支狭窄者,应用的病例更少。自体动脉移植是近年来被推崇的方法(Lye,1975),它有前两种移植物的优点而无自体静脉移植的缺点。特别是对小儿的肾血管性高血压,自采用自体动脉移植技术后,肾动脉重建成功率显著提高,肾切除率相对降低。脾动脉是最先被应用于主动脉与肾动脉间旁路移植术者。动脉粥样硬化时,脾动脉极少受累,管径也相近,如每分钟承受150ml的血流量无任何损害,去除足够的长度,脾脏供血营养不受影响。其他如髂内动脉、肝动脉亦可用于游离移植而对所供应的脏器无缺血性损害(图7.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