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笙
[拼音]shēng
[英文]
reed pipe

汉字演化:

'笙'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笙'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笙'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笙'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笙'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并传至东亚其他地区,借由笙苗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以吹气及吸气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

shēng
shēng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
shēngnoun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 笙长四尺。——《风俗通》 /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Words starting with 笙 :



其他:

conductor

医药卫生词典:

中耳炎是中耳的全部或部分的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急性传染病。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阻塞,致使鼓室空气被吸收而得不到补充,鼓室出现负压,引起鼓室粘膜血管扩张、瘀血,血清从血管内漏出,造成鼓室积液而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耳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等,经耳部检查后诊断多无困难。治疗则应用抗菌素控制上呼吸道感染,酌情鼻内滴药,行咽鼓管吹张以及鼓膜穿刺、排除积液等。化脓性中耳炎则为化脓菌侵入所致,急性期症状为发热、耳痛、耳鸣、听力障碍,如鼓膜穿孔则外耳道流出脓液。治疗则应全身应用抗菌素,耳和鼻内滴药,如治疗及时、适当,一般2~3周可愈,听力可恢复正常。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耳部流脓不止,转为慢性中耳炎。其症状为耳道流脓、听力减退、头痛、眩晕等。经耳部检查可作出诊断,但应同时摄乳突X线片,以了解侵犯乳突情况。治疗则根据情况采用清除脓液,局部药物">药物疗法及行手术治疗。但慢性中耳炎可发生颅内外并发症,如颈深部脓肿、迷路炎、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注意早诊早治。平时则要加强身体锻炼,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及邻近器官的病灶,是预防中耳炎的主要措施。

生产制造业词典:

disconnection

康熙字典字头:笙
康熙字典路径:【未集上】【竹字部】


【唐韵】

【广韵】所庚切

【集韵】

【韵会】

【正韵】师庚切,𠀤音生。

【广韵】乐器也。

【世本】随作笙。一曰女娲作。

【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释名】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博雅·释乐》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

【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注】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汉·律历志】匏曰笙。

【注】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书·益稷篇】笙镛以闲。

【诗·小雅】笙磬同音。

【周礼·春官】笙师掌敎歙竽、笙。 又细也。

【扬子·方言】笙,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貌谓之笙。

【广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传·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

【注】笙,鲁境。 又簟名。

【扬子·方言】簟谓之笙。

【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 又叶师庄切。

【诗·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将、行,行音杭。 又

【字汇补】疏臻切,音莘。

【史记·齐世家】遂杀子纠于笙渎。

【索隐曰】邹诞生本作莘读,莘、笙声相近。
考证:〔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 谨按此数语出博雅,误列入释名语中。今于以瓠句上增博雅释乐四字。〔

【白虎通】笙之为言施也,牙也。万物始施而牙,太蔟之气也。〕 谨按原文笙作匏上二语乃匏之训诂,与笙字无涉。今据本书改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

【书·益稷谟】笙镛以闲。〕 谨按益稷不称谟,谟改篇。



十三簧。

象鳳之身也。

笙,正月之音。

物生,故謂之笙。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从竹生聲。

古者隨作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