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符
[拼音]fú
[英文]
mark, sign, talisman, symbol, written charm

汉语小字典:



(1)古代一种可以剖半用为凭证的信物。如:“信符”、“符令”、“符节”、“兵符”。
(2)相合。如:“符合”、“名符其实”、“言行相符”。
(3)标记、记号。如:“音符”、“符号”、“乐符”。
(4)道士用来避邪、差使鬼神的神祕文字。如:“符咒”、“安胎符”、“护身符”。

汉字演化:

'符'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符'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符'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符'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符'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相合:~合。言行相~。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宯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姓。
noun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 若合符节。——《孟子》 /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征兆 /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票证;单据。如:符验(凭据;证件)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契约。如:符儿(借契;字据)
符号。如:音符;休止符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verb
符合;相同 /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Words starting with 符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符 :



其他:

fast train

医药卫生词典:

任脉奇经八脉之一。本经共有24穴。分布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会阴,止于承浆。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有较好的作用,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该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位,沿着腹里,经过关元,沿腹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眼目。


在腹中线,总统诸阴,谓之曰任,任者衽也,其循腹里上行,犹衽在之于腹前也。


小篆 : 「竹」是形符,「付」是声符。

是古时朝廷的使命、调兵的「信」。

现引伸为契约。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似。

康熙字典字头:符
康熙字典路径:【未集上】【竹字部】


【广韵】防无切

【集韵】冯无切

【正韵】逢夫切,𠀤音扶。

【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释名】符,付也。书所敕命于上,付使传行之也。

【玉篇】符,符节也。分为两边,各持一以为信。

【篇海】符者,辅也,所以辅信。又验也,证也,合也。

【六书音义】符之为言扶也,两相符合而不差也。

【周礼·地官】门关用符节。

【注】符节者,如今诸官诏符也。

【史记·五帝纪】黄帝合符釜山。

【注】合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

【高祖纪】六年,剖符行封。

【孝文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注】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𥳑易也。师古曰:竹使符,与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又符瑞。

【礼·记注】万物之符长。

【疏】符谓甘露、醴泉之属。 又符箓。

【帝王世纪】黄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请祈之坛,亲自受符。 又木肤也。

【山海经】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书名。

【黄帝泰阶六符经】

【阴符经】

【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

【前汉·赵尧传】尧为符玺御史。 又姓。

【广韵】鲁顷公之孙雅仕,秦为符玺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

【前汉·地理志】沛郡有符离县,犍为郡有符县,巴郡有符特山。

【赵充国传】匈奴发骑,旁塞至符奚卢山。

【北史·隋本纪】开皇十五年,旅王符山。

【山海经】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兽名。

【后汉·班超传】月氏贡符拔。

【注】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又竹名。

【广东新语】双髻峰下百十步,刘仙坛侧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数尺,叶上有文如蜗涎,如古篆籀,其行或复或单,或疎或密,叶叶不同,若今巫觋所书符者。一竹中有一叶二叶,或数十竹中无一叶,叶虽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与叶色不同。山人谓之竹叶符,每以饷客。 又敷无切。

【史记·律书】万物剖符甲而生。

【注】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

【陈琳·大荒赋】考律历于凤鸟兮,问民事于九鸠。伤典坟之圯坠兮,关大圣之显符。



信也。

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从竹付聲。


6

①<名>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等用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制成,从中间剖分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对合验证。《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合~,疑之。”
②<名>祥瑞的征兆。迷信人认为是天神示给人的某种启示。《汉书·扬雄传》:“方将俟元~,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
③<名>古代下行公文的一种文本。《商君书·定分》:“各为尺六寸之~,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
④<动>相合;符合。《汉书·扬雄传·甘泉赋》:“同~三皇,录功五帝。”
⑤<名>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林黛玉进贾府》:“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