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conj.
[繁体]而
[拼音]) and, as well as, but, yet, while

汉语小字典:



(1)连接词:A>并且。如:“富而有礼”、“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却,表示语义转折。如:“不劳而获”、“有名而无实”。C>然后,表示语义承接。如:“学而时习之”。D>才、始,表前后的动作。如:“破门而入”、“跨步而行”。
(2)用于形容词或副词的语尾,没有意义。如:“忽而出现”。
(3)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4)以。如:“从今而后”、“自此而下”。
(5)若、如。如:“人而无信”。

汉字演化:

'而'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而'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而'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而'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而'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ér
érnoun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 而,颊毛也。——《说文》
érconjunction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
表示转折关系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 /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érpronoun
你;你的 /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这样,此 /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érparticule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 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ér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érverb
如,好象 /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另见 néng
Words starting with 而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而 :
一哄而上 - 一哄而起 - 一概而论 - 三十而立 - 三思而行 - 不寒而栗 - 不得而知 - 不欢而散 - 不辞而别 - 不顾而唾 - 久而久之 - 习而不察 - 买庸而决窦 - 仅此而已 - 从一而终 - 从天而降 - 从而 - 企足而待 - 似是而非 - 似非而是 - 何乐而不为 - 侃侃而谈 - 侧目而视 - 俄而 - 倾巢而出 - 倾耳而听 - 假而 - 公而忘私 - 具体而微 - 兼而有之 - 分而治之 - 劳而无功 - 匍匐而行 - 危而不持 - 反其道而行之 - 反而 - 取而代之 - 可想而知 - 可烧而走 - 向隅而泣 - 听而不闻 - 周而复始 - 哀而不伤 - 善刀而藏 - 因而 - 坐而论道 - 堂而皇之 - 大而化之 - 大而无当 - 失而复得 - 夺门而出 - 如此而已 - 始而 - 存而不论 - 学而不厌 - 密而不宣 - 少而精 - 尽力而为 - 已而 - 席地而坐 - 平心而论 - 并日而食 - 幸而 - 广而言之 - 应运而生 - 引而不发 - 弦而鼓之 - 待价而沽 - 待时而动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忽而 - 总而言之 - 慕名而来 - 扬长而去 - 投袂而起 - 抵足而眠 - 拂袖而去 - 拍案而起 - 择善而从 - 挺身而出 - 接踵而来 - 揭竿而起 - 放之四海而皆准 - 故而 - 敢怒而不敢言 - 敬而远之 - 敬鬼神而远之 - 无疾而终 - 既而 - 时而 - 显而易见 - 望而却步 - 望而生畏 - 望风而溃 - 望风而逃 - 望风而遁 - 望风而靡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死而后已 - 死而复生 - 死而无怨 - 死而无悔 - 比肩而立 - 泛泛而谈 - 涅而不缁 - 涸泽而渔 - 满载而归 - 然而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现而今 - 甚而 - 生而知之 - 画地而趋 - 直道而行 - 相机而行 - 瞠目而视 - 知难而进 - 知难而退 - 破门而入 - 秘而不宣 - 竟而 - 竭泽而渔 - 等而下之 - 简而言之 - 继而 - 翘足而待 - 翘足而待 - 背道而驰 - 脱口而出 - 脱颖而出 -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 自然而然 - 苗而不秀 - 落荒而逃 - 视而不见 - 计日而待 - 说说而已 - 谑而不虐 - 跷足而待 - 轻而易举 - 过屠门而大嚼 - 迎刃而解 - 进而 - 适可而止 - 逾庖而宴 - 避而不谈 - 重足而立 - 量力而行 - 铤而走险 - 锲而不舍 - 闻风而动 - 随踵而至 - 随遇而安 - 颖脱而出 - 食而不化 - 食言而肥 - 鸣鼓而攻之
néng
néngnoun
才能 /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另见ér
néngverb
能够 /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 不逢汤武与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另见ér



金文和小篆 : 字像颊须下垂的样子。

后来本义不存,多用于连词或代词。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相似,笔划挺直了。

康熙字典字头:而
康熙字典路径:【未集中】【而字部】


【广韵】如之切

【集韵】

【韵会】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韵】如支切,音儿。

【说文】颊毛也。

【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

【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

【注】之而,颊𩑔也。 又

【玉篇】语助也。

【诗·齐风】俟我于着乎而。 又

【书·洪范】而康而色。

【传】汝当安汝颜色。 又

【诗·小雅】垂带而厉。

【笺】而亦如也。 又

【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

【笺】而,犹与也。 又

【礼·檀弓】而曰然。

【注】而,犹乃也。 又

【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

【论语】学而时习之。 又

【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

【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又

【韵会】发端之辞也。 又

【集韵】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

【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
考证:〔

【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 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頰毛也。

象毛之形。

《周禮》曰:“作其鱗之而。

”凡而之屬皆从而。


6
ér
①<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②<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坏都舍。”
④<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⒌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起。”⒍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有意,瞻余马首可也。”⒎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不能用也。”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⑤<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论语·微子》:“已~!已~!今之从政者殆~!”
⑥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