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記
[拼音]jì
[英文]
mark, sign

汉语小字典:



(1)将事情写下来。如:“记录”、“登记”、“附记”、“记帐”、“记过”。
(2)将事物印象留在脑海中。如:“记得”、“记住”、“记忆”、“忘记”。
(3)写下来的文书。如:“日记”、“笔记”、“札记”、“游记”。
(4)标识的符号。如:“图记”、“暗记”、“标记”、“王记商号”。
(5)量词。用于计算敲击次数的单位。如:“一记闷棍”、“给你一记右勾拳!”

汉字演化:

'记'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记'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记'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记'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记'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记,中国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可记人,可记事,可记物。

(記)
verb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 记,疏也。——《说文》 / 记,识也。——《广雅》 / 记有成。——《礼记·内则》 /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 吾记天圣中。——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望中犹记。——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记载,记录 / 记,书也。——《广雅》 /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记之而去。——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 览则省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姚鼐记之。——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noun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标志,记号 /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胎记 /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古时的一种公文。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印章 /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measure word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如:一记耳光
Words starting with 记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记 :


康熙字典字头:记
康熙字典路径:【酉集上】【言字部】


【唐韵】

【集韵】

【韵会】𠀤居吏切,音冀。

【说文】疏也。

【徐曰】谓一一分别记之也。

【博雅】识也。

【释名】纪也。

【玉篇】录也。

【广韵】志也。

【书·益稷】挞以记之。

【传】使记识其过也。

【礼·王制】太史典礼执𥳑记。

【注】国有礼事,则豫执𥳑策,记载所当行之礼仪。

【唐书·于志宁传】左有记言之史,右有记事之官。

【关尹子·五鉴篇】昔游再到,记忆宛然。 又

【博雅】书也。

【前汉·萧望之传】待诏郑朋奏记于萧望之。

【注】记,书也。奏记自朋始。

【文心雕龙】后汉始有公府奏记,记之言志,进己志也。 又

【正字通】文符也。

【后汉·钟离意传】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太守甚贤之。 又官名。

【后汉·百官志】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 又与其通。

【字汇补】助语辞。

【诗·王风】彼其之子。

【笺】其或作记。或作己。读声相似。 又叶苟起切,音几。

【崔琰·述初赋】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门而造止。觌游夏之峩峩,听大猷之篇记。一说本作纪,纪与止叶,讹作记。


2

①<动>记载;记述。《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游者甚众。”
②<动>记忆;记得。《五人墓碑记》:“予犹~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③<名>公告;布告。《冯谖客孟尝君》:“后孟尝君出~,问门下诸客。”
④<名>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五人墓碑记》:“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
⑤<名>标记;符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仓廒内自有官司封~。”
⑥<名>胎记;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眉蚇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

【记府】天子保存史策文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