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諸
[拼音]zhū
[英文]
many, various

汉语小字典:



(1)众多、各个。如:“诸位”、“诸君”、“诸般”、“诸子百家”、“诸如此类”。
(2)文言“之于”、“之乎”的合音字。如:“藏诸名山”、“付诸流水”、“反求诸己”、“付诸行动”。
(3)代词。通“之”。如:“公诸于世”。

汉字演化:

'诸'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诸'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诸'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诸'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诸'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諸)
zhū
zhūverb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zhūadjective
众;各 /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 诸将皆失色。 /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率诸少年。——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zhūpronoun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作定语,相当于“其” /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zhūparticule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zhūnoun
干果 /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古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 城诸及防。——《春秋》
姓。如:诸葛(复姓)
zhū
“之于”的合音 /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 / 谋诸篆工。
又 / 匣而埋诸土。
又 / 献诸朝。 /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 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之乎”的合音 /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zhūpreposition
相当于“于” / 宋人资章甫适诸越。——《庄子·逍遥游》
Words starting with 诸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诸 :


康熙字典字头:诸
康熙字典路径:【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𢒕

【唐韵】

【广韵】章鱼切

【集韵】

【类篇】

【韵会】

【正韵】专于切,𠀤渚平声。

【说文】辩也。

【徐曰】别异之辞。

【尔雅·释训】诸诸,便便,辩也。

【注】皆言辞辩给也。 又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

【正韵】凡众也。

【书·舜典】历试诸艰。

【诗·邶风】娈彼诸姬。

【史记·贾谊传】纷乱诸事。 又

【广雅】之也,于也。

【谷梁传·庄二十四年】迎者行见诸,舍见诸。

【注】诸,之也。

【礼·射义】射求正诸己。

【注】诸,犹于也。 又

【韵会】语助辞。

【诗·邶风】日居月诸。

【疏】居,诸,语助也。

【公羊传·桓六年】其诸以病桓与。

【注】其诸,辞也。 又

【韵会】有诸,疑辞。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又于诸,寘也。

【公羊传·哀六年】𨻰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

【注】齐人语也。 又诸侯,国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又官名。

【周礼·夏官】诸子。

【注】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训】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又诸比,凉风之所生也。

【注】皆天神名。 又因诸,齐狱名。

【公羊传·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

【注】因诸者,齐故𠛬人之地。 又诸于,衣名。

【前汉·元后传】政君独衣绛缘诸于。

【师古注】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类也。又偏诸,衣缘也。

【贾谊传】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

【师古注】若今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 又

【韵会】方诸,鉴名。以取明水于月。 又

【释名】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

【礼·内则】桃诸、梅诸。

【疏】王肃云: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

【周礼·天官·六飮疏】纪莒之闲名诸为滥。 又草木名。

【尔雅·释木】诸虑,山櫐。

【注】今江东呼櫐为藤,似葛而麤大。

【嵆含·南方草木状】诸蔗一曰甘蔗,交址所生者。 又兽名。

【山海经】单张山有兽,状如豹,长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又敖岸山有兽,状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诸。 又虫名。

【尔雅·释鱼】蟾诸。

【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蚥。一作詹诸,互详詹字注。 又山水名。

【山海经】诸余之山,诸余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庄二十九年】城诸及防。

【注】诸、防,皆鲁邑。

【前汉·地理志】琅琊郡有诸县。

【注】春秋城诸及郓者。 又泽名。

【尔雅·释地】宋有孟诸。

【疏】一曰望诸。一曰孟猪。互详豕部猪字注。 又姓。

【说苑】越大夫诸发。

【唐书】兵部侍郞诸道。又复姓。

【汉书】有诸葛丰。

【三国志】有诸葛亮。 又

【广韵】正奢切

【集韵】之奢切,𠀤音遮。亦姓也。

【风俗通】汉有洛阳令诸于。

【何氏姓苑】吴人。又

【南唐书·妖贼传】诸佑,蕲州独木人。

【注】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诸姓,音查。按本作𧨿,讹作诸。𧨿,本诈上声,音查,非。余详𧨿字注。 又

【字汇】常如切,音稌。詹诸,虾蟆也。

【六书正讹】别作蟾蜍,非。
考证:〔

【贾谊·治安策】绣衣丝履偏诸缘。〕 谨照原书治安策改传字。绣字上照原文增为之二字。〔

【尔雅·释鱼】蟾诸。

【注】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 谨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2
zhū
①<形>众;各个。《陈涉世家》:“~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②兼词,用于句中,相当于“之于”。《兰亭集序》:“或取~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③兼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之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
④<代>相当于“之”。《孟子·公孙丑》:“王如改~,则心反予。”

【诸母】对同宗族伯母、婶母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