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辭
[拼音]cí
[英文]
lexicographical

汉语小字典:



(1)推让。如:“辞卸”、“辞谢”、“推辞”。
(2)避开。如:“不辞辛苦”、“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3)道别。如:“告辞”、“辞行”、“辞别”。
(4)解职。如:“辞职”、“辞退”。
(5)言词、文词。通“词”。如:“言辞”、“措辞”。
(6)口实、话柄。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7)辞世:死亡。如:“人已辞世,哭也无益。”
(8)辞岁:除夕夜家人相聚团拜。

汉字演化:

'辞'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辞'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辞'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辞'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辞'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辭)
verb
说讲 /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辞别;告别 /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推却不受 /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审讯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遣去 /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解雇,免职。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Words starting with 辞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辞 :
(辭、辤)
noun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口供 /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言辞;文辞 /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 / 其次不辱辞令。 /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特指政令之词 /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借口,口实 /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楚辞
古体诗的一种。如:木兰辞
Words starting with 辞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辞 :


康熙字典字头:辞
康熙字典路径:【未集下】【舌字部】


【正韵】详兹切,音词。俗辞字。《佩觿集》曰:辞乱从舌,其芜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废。


【正字通】俗辞字。

【佩觿集】辞、乱从舌,其芜累有如此者。乱。
(辞)〔古文〕𤔧

【唐韵】似兹切

【集韵】详兹切,𠀤音词。辞说也。

【易·干卦】修辞立其诚。

【书·毕命】辞尚体要。 又

【说文】讼辞也。

【周礼·秋官·小司𡨥】以五声听其狱讼,一曰辞听。

【书·吕𠛬】明淸于单辞,罔不中听狱之两辞。

【疏】单辞谓一人独言也,两辞谓两人竞理也。 又与辞同。

【正韵】却不受也。

【书·大禹谟】稽首固辞。

【中庸】爵禄可辞也。又谢也。

【前汉·韩王信传】温颜逊辞。 又别去也。

【楚辞·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辞。


7

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
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
③<动>讲话,告诉。《殽之战》:“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
④<动>推辞;拒绝;不接受。《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指南录>后序》:“于是~相印不拜。”
⑤<动>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去。”《木兰诗》:“旦~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⑥<名>文词。《屈原列传》:“皆好~而以赋见称。”《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甚畅达。”
⑦<名>古代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辨】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辞见】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
【辞决】决别。
【辞令】应对的言辞。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
【辞世】1.隐居避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却粒。”2.犹“去世”、“逝世”。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倏忽逮今,二十馀载,存皆衰白,半亦~。”
【辞谢】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
【辞致】辞令或文词的风格。《隋书·苏威传》:“~可观,见者莫不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