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音
[拼音]yīn
[英文]
sonic

汉语小字典:



(1)声。如:“噪音”、“杂音”、“扩音”、“消音”、“乐音”、“音色”。
(2)消息。如:“回音”、“佳音”、“福音”、“音信全无”。
(3)腔调。如:“口音”、“乡音”。
(4)字的读声。如:“字音”、“注音”。

汉字演化:

'音'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音'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音'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音'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yīn
yīnnoun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音乐 /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音律;音调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字的音读 / 乡音无改。——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 盖音谬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Words starting with 音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音 :



金文和小篆 : 字像指人说话的动作或说话的内容,口中发出来的任何声音。

本义是声音,引伸义是信息。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相同。

康熙字典字头:音
康熙字典路径:【戌集中】【音字部】


【唐韵】

【集韵】

【韵会】

【正韵】𠀤于今切,音阴。

【说文】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征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书·舜典】八音克谐。

【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

【疏】方谓文章,声旣变转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谓之音。音则今之歌曲也。

【周礼·春官·大师】以六律为之音。

【疏】以大师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

【诗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疏】此言声成文谓之音,则声与音别。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记又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则声音乐三者不同,以声变乃成音,音和乃成乐,故别为三名。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季札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公羊传曰:十一而税颂声作,声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乐也。是声与音乐各得相通也。 又

【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礼·曲礼】鸡曰翰音。 又姓。见

【姓苑】。 又

【正韵】于禁切。与䕃通。

【左传·文十七年】鹿死不择音。

【杜预注】音,所茠䕃之处。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声同,皆相假借,且释文作于鸣反,𠀤不作去声读,正韵非。
考证:〔

【诗序】声成文,谓之音。

【疏】季扎见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谨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聲也。

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屬皆从音。


9
yīn
①<名>声音。《琵琶行并序》:“听其~,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名>音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
③<名>音律。《庖丁解牛》:“奏刀騞騞然,莫不中~。”
④<名>口音。《回乡偶书》:“乡~无改鬓毛衰。”
⑤<名>字的读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谬也。”
⑥<名>通“荫”。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

【音翰】⒈诗文;文辞。⒉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