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言
[拼音]yán
[英文]
speech, word, character

汉语小字典:



(1)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
(2)话语、所说的话。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字。如:“七言诗”、“五言绝句”。
(4)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汉字演化:

'言'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言'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言'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言'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言'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yán
yánverb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 言于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传》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议论,谈论 /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记载 /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宋·沈括《梦溪笔谈》 /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问 /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又如:言问(讯问)
告知;告诉 /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陈述;叙述 /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说明 /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yánnoun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 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 诸兄之言。 /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 王如其言。——晋·干宝《搜神记》 / 未尝有言。——明·刘基《卖柑者言》 / 思其言。 / 是何言。——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
言论;见解;意见 /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言辞;辞令;辞章 /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
政令;号令 /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誓言;盟辞;约言 /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
建议;主意;计策 /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
学说;主张 /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
著作 /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

yánparticule
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Words starting with 言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言 :
七言诗 - 不苟言笑 - 临别赠言 - 举言 - 乐不可言 - 书不尽言 - 五言诗 - 交浅言深 - 人微言轻 - 人言 - 人言可畏 - 仁言利博 - 仗义执言 - 代言人 - 以人废言 - 以快言论 - 传言 - 佯言 - 例言 - 便言 - 倚马千言 - 倡言 - 兰言 - 冷言冷语 - 出言 - 出言不逊 - 前言 - 勿谓言之不预 - 北方方言 - 十里无真言 - 千言万语 - 危言 - 危言危行 - 危言正色 - 危言耸听 - 即席发言 - 发言 - 发言 - 叙言 - 只言片语 - 听其言观其行 - 哑口无言 - 哲言 - 啧有烦言 - 四言诗 - 坐言起行 - 声言 - 多言癖 - 失言 - 好言好语 - 妄言妄听 - 妖言 - 妖言惑众 - 妙不可言 - 妙言 - 姑妄言之 - 婉言 - 婉言谢绝 - 宣言 - 寓言 - 察言观色 - 寡言 - 导言 - 尽言 - 巧言令色 - 常言 - 广开言路 - 广而言之 - 序言 - 建言 - 弁言 - 异言 - 引言 - 徒托空言 - 微言 - 微言大义 - 忠言 - 忠言逆耳 - 快言快语 - 急不择言 - 怨言 - 总而言之 - 恶言 - 意在言外 - 戏言 - 执言 - 扬言 - 抗言 - 换言之 - 插言 - 握手言欢 - 搭言 - 教言 - 敢怒而不敢言 - 文言 - 文言文 - 断言 - 方言 - 无可言状 - 无可讳言 - 日试万言 - 昌言 - 有言在先 - 格言 - 正言厉色 - 比较语言学 - 污言秽语 - 沉默寡言 - 流言 - 流言蜚语 - 溢于言表 - 片言 - 狂言 - 玉言 - 甜言蜜语 - 申言 - 畅所欲言 - 留言 - 疾言厉色 - 疾言遽色 - 直言 - 直言不讳 - 真言 - 童言无忌 - 简而言之 - 箴言 - 约言 - 纵言 - 绪言 - 美言 - 群言堂 - 肆言无惮 - 肺腑之言 - 胡言乱语 - 胡言乱语 - 能言善辩 - 自言自语 - 自食其言 - 至理名言 - 至言 - 花言巧语 - 花言巧语 - 药言 - 虚言 - 要言不烦 - 讳言 - 讹言 - 证言 - 话言话语 - 诤言 - 语言 - 语言学 - 诺言 - 谈言微中 - 谎言 - 谗言 - 谣言 - 谨言慎行 - 谰言 - 豪言壮语 - 豪言空话 - 赘言 - 赠言 - 身轻言微 - 进言 - 违心之言 - 违言 - 迩言 - 逆耳之言 - 遗言 - 金口玉言 - 金玉良言 - 金言 - 闭口无言 - 闲言碎语 - 附言 - 隽言妙语 - 难言 - 难言之隐 - 雅言 - 顿口无言 - 预言 - 风言风语 - 食言 - 食言而肥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 「言」字是指事字,在舌头上加指事符号,用以表示话出于舌头。

本义是说话和话。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言
康熙字典路径:【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𢍗𢍬

【唐韵】语轩切

【集韵】

【韵会】鱼轩切,𠀤𤬝平声。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易·干卦】庸言之信。

【书·汤誓】朕不食言。

【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𠛬纠万民,七曰造言之𠛬。

【注】讹言惑众也。

【论语】寝不言。

【注】自言曰言。

【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辞章也。

【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

【礼·曲礼】士载言。

【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 又一句为一言。

【左传·定四年】赵𥳑子曰:夫子语我九言。

【论语】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为一言。

【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

【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犹议也。

【屈原·离骚】初旣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又号令也。

【周语】有不祀则修言。 又助语辞。

【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

【注】语辞也。 又

【尔雅·释诂】言,我也。

【诗·周南】言告师氏。

【传】言,我也。师,女师也。 又

【博雅】问也。

【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

【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 又

【广雅】从也。 又

【释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诗·大雅】崇墉言言。

【注】高大也。 又箫名。

【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

【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韵会】或作䇾。 又官名。

【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传】纳言,喉舌之官。

【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 又帻名。

【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又地名。

【诗·国风】出宿于干,飮饯于言。

【传】适卫所经之地也。 又山名。

【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县名。

【宋史·刘翊传】有言州。

【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 又人言,砒石别名。

【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 又姓。

【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

【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

【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 又

【集韵】牛堰切,音𤬝。讼也。 又

【集韵】

【正韵】𠀤鱼巾切,音银。和敬貌。

【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

【集韵】亦作欣。 又叶眞韵。

【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 又叶五刚切,音昂。

【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 又叶五奸切,音颜。

【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鱼战切,音彦。

【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 

【说文】本作𠱫。从口,䇂声。䇂,辠也,犯法也。

【释名】言之为䇂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于舌上也。
考证:〔

【论语】食不言。〕 谨照原文改寝不言。〔

【周礼·春官】

【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 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从口䇂聲。

凡言之屬皆从言。


7
yán
①<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
②<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三年,乃流王于彘。”
③<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
④<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⑤<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以愚黔首。”
⑥<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
⑦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归于好。”

【言瑞】守信之言。
【言重】出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