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n.
[繁体]豬
[拼音]zhū
[英文]
pig, swine

汉语小字典:



(1)哺乳类动物。头大,眼小,耳大,身体肥胖,四肢短小,鼻与口吻长。肉可食用,皮可制革,鬃毛可制刷子等。为常见家畜。如:“毛猪”。
(2)猪八戒:西游记小说中的人物之一。为猪的精灵,外貌丑怪,贪吃又好色。后用来骂人丑陋或贪欲。如:“你看他那贪吃的样子,真像个猪八戒。”

汉字演化:

'猪'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猪'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猪'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猪'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猪'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zhū
zhū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倌。~场。~圈(ju刵 )。~肉。生~。野~。种(zh弉g )~。
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zhūnoun
猪只,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zhūverb
通“潴”。水积聚(of water) accumulate / 大野既猪。——《书·禹贡》 /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Words starting with 猪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猪 :
Related words :


康熙字典字头:猪
康熙字典路径:【巳集下】【犬字部】


【广韵】俗猪字。
(猪)

【唐韵】陟鱼切

【集韵】

【韵会】张如切,𠀤着平声。

【说文】豕而三毛丛居者。

【尔雅·释兽】豕子猪。

【注】今亦曰彘,江东呼豨,皆通名。

【扬子·方言】吴扬之闲谓之猪子。

【埤雅】猪性𤰞而率。

【扬子·太𤣥经】出野见虚,有虎牧猪。 又山猪,卽豪猪也。详前豪字注。 又岭南有懒妇猪。

【桂海虞衡志】懒妇似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纴之器挂田所,则不复近。 又猫猪。

【杨愼·丹铅录】毛犀卽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 又石猪。

【蜀志】蜻蛉县有石猪,子母数千头,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 又官名。

【魏志·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一曰猪加。 又草名。

【博雅】伏猪,木禾也。 又药名。

【本草纲目】陶弘景曰:猪苓,其块黑似猪屎,故名。互详前豕豨二字注。 又山水名。

【山海经】渠猪之山,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又湫名。

【北梦琐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号猪龙湫。 又州名。

【唐书·地理志】猪拔州,隶陇右道。 又

【广韵】猪口,地名。亦作䐗。

【晋书·甘卓传】军次猪口。又

【闵公承传】作䐗口。 又

【韵会】通作潴,水所停也。

【书·禹贡】大野旣猪。

【孔传】大野,泽名。水所停曰猪。

【蔡传】水蓄而复流者,谓之猪。

【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

【注】下湿之地。 又孟猪,泽名。通作诸。

【书·禹贡】被孟猪。

【蔡传】地志,在梁国睢阳东北,今南京虞城县西北孟诸泽是也。

【左传·僖二十八年】及

【尔雅·释地】作孟诸。 又

【字汇补】照迦切,音遮。

【左传·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干宝读。 

【广韵】俗作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