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兔词典首页

adj.
[繁体]草
[拼音]cǎo
[英文]
straw, careless, rough, hasty, oxalic, thatched

汉语小字典:



(1)草本植物的总称。如:“绿草”、“草木”。
(2)随便、不认真。如:“草率”、“潦草”、“草草了事”。
(3)草书、草体。如:“狂草”、“行草”。
(4)初步的。如:“草创”、“草约”、“草案”。
(5)底稿、文稿。如:“起草”、“草图”。
(6)田野、荒野。如:“草泽”、“草莽”。
(7)用草做成的。如:“草蓆”、“草鞋”。

汉字演化:

'草'字的金文大篆写法
金文大篆
'草'字的小篆写法
小篆
'草'字的隶书写法
隶书
'草'字的楷书繁体写法
楷书繁体
'草'字的楷书简体写法
楷书简体




(艸)
cǎo
cǎonoun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未开垦过的荒地 /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文书的底稿;初稿 /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宋·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一种书写体。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Words starting with 草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草 :
cǎo
cǎoadjective
粗糙;粗劣 /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匆促,急促。如:草蹙(匆促)
cǎoverb
割草,除草。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创造;创立 / 草,造也。——《广雅》 /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草拟;起稿 /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Words starting with 草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草 :
(騲)
cǎo
cǎonoun
雌马。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Words starting with 草 :
Words containing the character 草 :



小篆 : 「草」字的上部是「」部件,表示这是草本植物,是形符。

字中的「早」部件,是这个字的声符,表明这个字的读音,「草」这个字于是成了形声字。

标准字形 : 字形与小篆略同。

康熙字典字头:草
康熙字典路径:【申集上】【艹字部】
〔古文〕屮

【唐韵】采老切

【集韵】在早切

【韵会】

【正韵】采早切,𠀤音懆。

【说文】作艹,百卉也。经典相承作草。

【书·禹贡】厥草惟繇。

【诗·小雅】在彼丰草。

【礼·祭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

【注】草艾,谓艾取草也。

【论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礼·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

【史记·陈丞相世家】恶草具进。

【注】草,粗也。 又

【篇海】苟𥳑曰草草。

【春秋·隐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注】遇者草次之期,二国各𥳑其礼也。

【疏】草次,犹造次也。 又

【诗·小雅】劳人草草。

【传】草草,劳心也。 又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万物于草创之始。 又

【前汉·淮南王传】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注】谓为文之草藳。

【百官志注】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

【后汉·𨻰宠传】萧何草律。 又

【魏志·卫觊传】觊好古文,隶、草无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

【韵补】脞五切,徂上声。

【徐干·齐都赋】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凑上声。

【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嫱之素肘。形便纤以婵娟兮,若流风之靡草。 又

【说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栎实也,一曰橡斗子。

【徐铉曰】今俗以此为艹木之艹,别作皁字,为黑色之皁。案栎实可染白为黑,故曰草,通用。今俗书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无意义。
考证:〔

【说文】自保切,音皁。斗栎实也,橡斗子。〕 谨照原文皁下增草字。橡斗上增一曰二字。〔

【徐铉曰】实可染白为黑。〕 谨照原文白改帛。



草斗,櫟實也。

一曰象斗子。

从艸早聲。


3
cǎo
①<名>草;草本植物的总称。《观沧海》:“树木丛生,百~丰茂。”《敕勒歌》:“风吹~低见牛羊。”
②<名>荒野;草野。《<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行露宿。”
③<名>乡间;民间。《五人墓碑记》:“况~野之无闻者欤?”
④<形>粗糙;粗劣。《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具。”
⑤<名>初稿;草稿。《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
⑥<名>汉字的一种字体,流行于汉初,笔画相连,写来迅速。如“狂草”、“真草隶篆。”

【草鄙】粗野鄙陋。《战国策·赵策三》:“臣南方~之人也,何足问?”
【草草】1.草木茂盛的样子。苏轼《各子由记园中草木》:“君看藜与藿,生意常~。”2.忧愁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3.辛苦的样子。杜甫《园人送瓜》:“园人非故侯,种此何~。”4.匆促。杜甫《送长孙九待御赴武威判官》:“闻君适万里,取别何~。”
【草创】1.开始创建或创办。《汉书·终军传》:“夫天命初定,万事~。”2.起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就,会遭此祸。”
【草次】1.匆忙急遽。2.露宿于草野间。
【草蹙】仓猝;匆忙。
【草菅】1.草茅,喻轻贱。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然。”(艾:通“刈”。)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草菅人命。”2.草野;民间。陆游《薏苡》:“呜呼!奇材从古弃~,君试求之篱落间。”
【草芥】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
【草具】指粗劣的食物。《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
【草莽】1.荒野。陶渊明《归园田居》:“常恐霜霰至,零落同~。”2.草野;民间。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乃令重黎举夔于~之中而进之。”